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及市场监管总局共同发布了《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该通知自2025年6月15日起正式实施。实体经济的稳定成长离不开金融体系的坚实支撑,而供应链金融作为连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整合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为企业提供包括融资、结算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有助于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然而,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核心企业信用扩张过度、信息服务系统管理不规范等,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也削弱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际成效。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参与者,银行应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从多方面加强业务规范。在风险控制方面,银行需建立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中心的全方位债务监测体系,全面跟踪核心企业的贷款、债券、票据及应付账款等情况,实时掌握其信用动态,及时识别潜在风险;同时,应强化核心企业的风险控制管理,切实履行贷款主体责任,严格防止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行为,避免因授信过度导致核心企业债务负担超出承受能力,从而降低信用风险。银行还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金融科技工具,深入分析供应链企业的交易数据和物流信息,以科学评估企业信用,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基于信用的融资产品;同时,支持供应链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信用贷款以及基于订单、存货、仓单等动产和权益的质押融资,满足其多样化的融资需求。由于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产有限、信用记录不完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较为突出。银行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坚决杜绝以高于合理市场水平的利率为链上企业提供融资,努力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应收账款融资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优化业务流程,加快审批速度,确保中小企业能及时获得资金支持;通过简化申请手续、缩短审批时间、设立绿色通道等措施,提升服务效率,为中小企业营造便捷优质的金融体验。在收费行为方面,银行必须严格遵守政策规定,规范自身及合作机构对链上企业的收费操作,强化对合作机构收费行为的监管,确保各项收费公开、透明、合理合规,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经营负担。此次六部门联合发布的文件,为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增强规范管理提供了明确指导。银行应抓住这一契机,不断完善风险控制体系,积极探索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规范收费行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为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如需了解企业贷款融资,请点击阅读原文提交意向申请,或咨询下方二维码企业顾问微信。免责声明:政采贷转载网络文章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包含内容图片字体),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点击阅读原文申请企业融资